您的位置:首页 >电信 >

乌衣在哪里(旧时乌衣)

“布衣”常被用来形容平民百姓,但除了布衣之外,还常常听到“白衣”、“乌衣”。

比如说柳永的《鹤冲天》中写到,“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还有《三国演义》里面有一回为“吕子明白衣渡江”,都是写白衣的。

而关于乌衣的,最经典的莫过于“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布衣”指平民百姓,是因为布衣本是用葛织品、麻织品或者是棉织品做成的粗布衣服,价格相对低廉、较为容易获得,穿着者多为平民百姓,故而就有了这样的代称。

而白衣,本是指白色之衣,这是平民除了下层人物外(多穿褐色),一般都是穿白色。刘禹锡的《陋室铭》写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里的白丁就是指“白衣人”。

后来,“白衣”就成为了没有做官的读书人的代称。

“乌衣”所指的,也类似于此。

乌衣,原本指的是黑色的衣服,最早穿乌衣的都是士兵,因而“乌衣”最早都是指代士兵。

三国时,东吴禁军驻扎在南京夫子庙文德桥附近,官兵都穿黑衣,因此军队被称为乌衣营,驻扎之地则被称为乌衣巷。

吴国灭亡后,人才辈出的王导、谢安两大家族曾居住在此,隋唐后王谢豪门主见没落,刘禹锡诗句中的“乌衣巷”,就是没落后的情景。

以穿的衣服来区别人们,其实并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因为当时的服饰怎么穿,什么人穿什么衣服、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是有着许多的规定,承担着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功能,也是礼仪的一部分。

就如同“黄色”,隋文帝下令改变服色之后,就规定庶民不能穿黄色,只有皇帝和百官才能穿;再之后只有皇帝可以穿,百官也不能穿。

无论“布衣”、“白衣”,还是“乌衣”,其实都是如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