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甲醇哪里有(低度甲醇哪里有)

今年1月,随着西北、华北、山东、西南等地与江苏地区套利窗口的陆续打开,国内甲醇市场维持了近三年的“区域性”平衡被打破,市场开始上演起久违的货源大迁徙。那么,2017年是甲醇区域套利重新开启的大年吗?后期区域套利窗口的开启能否成为国内甲醇市场的常态呢?

区域间贸易再度开启

新年伊始,甲醇现货区间套利窗口打开,停滞了近三年的区域间货源的贸易再度开启。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春节之后,西北、山东两地的甲醇库存高企,销售压力大;港口库存不高,内外盘持续倒挂;跨地区销售的丰厚利润极具吸引力。北货南运、西货东运成为国内甲醇市场主要的物流走向。

调查中,记者发现,截至目前,内蒙古、陕西、四川等地货源开始陆续东运,区域套利空间陆续打开,而我国东、西部甲醇区域套利窗口正式开启实际上是出现在2016年12月中旬。

“当时,我国港口甲醇外盘价格持续走高,CFR中国突破300美元/吨,一度涨至354美元/吨左右,其折合人民币价格比内地货(以内蒙古货源为例)价格至少高出20元/吨,一时间进口货失去成本优势,内外盘形成倒挂现象。与此同时,在成本及春节等因素影响下,多数贸易商将目光转向内地货源,而华东MTO企业也将内地货作为主要的生产原料来源。”中宇资讯分析师崔志明说,富德(常州)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新建30万吨/年MTO装置和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新建80万吨/年MTO装置在2016年年底投料试车成功。在MTO等新兴下游需求增加、部分甲醇传统下游的刚性需求支撑以及进口货失去优势的情况下,我国华东港口对于内地货青睐度提升明显。

金石期货分析师黄李强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今年,由于海外甲醇装置停产较多,而华东烯烃装置投产后需外采甲醇,与华东现有的甲醇货源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华东甲醇价格持续上涨,华东地区甲醇和西北地区甲醇价差不断扩大,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甲醇套利的窗口重新开启,西北地区的甲醇开始运往华东地区销售。

据中宇资讯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至今,内蒙古等地货源由天津集港中转至华东货量在7万吨左右,较去年同期增加3万吨左右,由武汉中转货量在10万吨左右,西南江运至华东货量在5万吨左右。

在受访人士看来,港口甲醇需求短缺,内地货补给港口甲醇货源的现象实属情理之中,这也是我国甲醇市场区域性格局联动性的体现。

“此次内地大范围与华东地区套利窗口的开启,是继2013年之后的第二次全国货物大迁徙。”金联创甲醇分析师姚衡表示,一方面内地市场库存高企,有拓宽销售渠道的需求;另一方面,港口浙江兴兴、连云港盛虹两套原料外采型烯烃装置投产后,需求量激增,而进口货物不足以满足其消耗量。两地套利窗口开启后,可缓解双方矛盾,为市场发展之必然。

实际上,套利窗口打开是正常的经济现象,这符合经济学的一价定律。不同地区的同一商品的价格差值能够覆盖交易成本(运费、关税等),跨地区的商品套利窗口就会开启。

记者了解到,套利窗口打开后,首先,内地市场的货物会通过汽运、铁路、船运等方式销往华东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内地甲醇企业的销售压力;其次,华东港口充斥着各种来源的内地货,低价货物降低了当地甲醇终端用户的生产成本,对当地市场的走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最后,内地、进口货物在港口并存,降低了港口地区的对外依存度。

在“山东柏翔”看来,套利窗口打开对市场最直接的影响是华东和西北地区甲醇价差的修复。当前华东地区甲醇价格在逐渐下降,而西北地区甲醇价格近期则在调高,套利窗口打开将起到平衡市场的作用。“物流带来流通,区域化的差异越来越统一化,市场对套利窗口的价差度越来越高,一旦出现,会及时弥补,有利于市场价格的合理化。”

“三足分立”格局被打破

从区域价差的变化不难发现,江苏与山东的价差最高至520元/吨,山东与内蒙古的价差最高至530元/吨,江苏与内蒙古的价差最高至970元/吨。与历史价差相比较,2016年山东与江苏维持在300元/吨左右的价差均值时间周期较长,导致山东与江苏两地的套利成为鸡肋,市场形成了港口—山东—西北“三足分立”的格局。

事实上,在近几年的市场调研走访中,期货日报记者已明显感觉到,成本、运输和消费的不同使得国内甲醇市场逐渐形成“三足分立”的态势。

“以往,国内甲醇市场供需格局中,生产主要集中在西北,消费主要集中在华东。因此,国内甲醇市场的贸易流向是,西北生产甲醇,之后运往华东地区,若供应不足则依靠进口弥补。但是,随着近两年西北地区煤制烯烃装置的大面积投产,当地甲醇逐渐自产自销,能够运往华东的货源不断下降。此外,自去年9月以来,受运输新规的影响,运费上升,提高了西北地区运往华东地区的成本。加之甲醇是危险品,冬季运输不便,更使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甲醇市场相对独立。”黄李强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华东地区下游企业更倾向于依赖进口货源维持生产,减少了从西部地区的采购量,以往国内地区间的甲醇套利窗口长时间关闭。

崔志明分析,2014年中煤榆林、延长中煤、神华榆林、中煤蒙大、宁夏宝丰等煤制烯烃装置的陆续投建,使得以陕西为主的河套区域甲醇外销量明显减少。而随着山东瑞昌、华滨等MTP装置以及甲醇制氢等装置的投产,山东甲醇需求量继续增加,在陕西、内蒙古一带货源输入减少的情况下,河北、山西等地货源备受青睐,集聚供应、需求、贸易、中转等为一体的环渤海区域顺势而成。

与此类似的是,在华东,由于浙江兴兴、浙江浙能等甲醇制烯烃装置投产,港口甲醇需求量继续增加,但内地需求增加,对外供应减少,为此物美价廉的进口货借势抢占了我国整个沿海,长三角区域正式形成。一般情况下,在区域间价差小于区域间运费时,三大区域基本相互独立,但内在存在一定联动性。“当其中任何一个区域供需方面出现变动,区域间价差大于区域间运费时,其余两个区域都将随之调整。如西北烯烃需求相应减少,其甲醇外销至环渤海一带货量将增加;当港口需求增加或稳定刚需,但进口货价格较高或暂时无法大量到港时,西北货通过环渤海中转至港口量会急剧增加以满足其需求。”崔志明补充道。

进入2017年2月,我国区域套利窗口最大。据了解,内蒙古与江苏之间的套利利润最大值为400元/吨,山东南部与江苏的最大值超过210元/吨,陕西关中与江苏在200元/吨左右,西南与江苏为220元/吨左右。较大套利窗口的开启极大刺激了我国内地市场的走强,而此前市场中“三足分立”的格局也因此被打破。

套利成为主流实属必然

在当前的甲醇市场中有一种说法——“成也烯烃,败也烯烃”。可见,“烯烃”深深地牵动着甲醇市场的心弦,一场以“烯烃”需求为原动力的甲醇货源“大迁徙”正在上演。

华东港口作为我国最大的甲醇消费区,且随着MTO等装置的陆续投建,其对甲醇需求量继续大幅增加,套利成为主流实属必然。

事实也正是如此,经过2个月左右的区域间调整,内地货运至港口数量较多,港口库存有所增加。据中宇资讯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华东总库存高达80万吨,较去年年底大幅增加33万吨;江苏54万吨左右,较去年年底增加近28万吨;浙江26万吨左右,较去年年底增加5万吨。

“目前烯烃30%的需求需要内地填补,需求量为200多万吨,只要港口烯烃长期正常开工,那这部分对于内地货源的需求就属于刚需,这是确保套利窗口打开的关键。”在“山东柏翔”看来,区域套利空间打开或已成为常态。

同样,在姚衡看来,华东套利窗口的开启是建立在港口需求保持较高水平、国际供给紧缺、国内货物有富余的基础上。2016年年底华东有两套新建烯烃装置投产,且内地有新增甲醇装置,若华东烯烃运行平稳,后期则可能会形成常态套利。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提出,当前物流价格的涨跌,体现了甲醇市场的平衡度,不会有个别市场长期处于价格的高位或低位,总的供需将决定整个市场的走势。“港口地区目前价格偏高,正是其巨大的需求和短时周边供应不足的体现,而当供需取得平衡之后,要么港口跌,要么周边涨。”业内资深人士于芃森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依照目前的利润率,即便港口地区下滑300—500元/吨,国内大多数地区的甲醇厂家在降价之后依旧有利可图,因此,大量销往港口的情形短时不会改变。“只有当外盘大幅下滑,使得国内厂家销往港口地区不存在利润了,内地整体开工率才会降低,才会寻找新的开工平衡点。”于芃森称。

“从目前的区间套利货物量来看,今年将有所放量。”光大期货分析师钟美燕表示,一方面进口成本高企,导致进口倒挂,新型下游利润亏损大幅扩大,倒逼下游或贸易商加大国产货源的采购比例。另一方面,国内装置在利润高位的驱动下,开工率较高,供应相对充裕,一旦区域内无法获得高价差,就会转向区域外。在她看来,今年的区域间套利持续的时间周期或比预想的要长,而跟踪的指标就是区域价差,一旦区域价差重新回归均衡线以内,即低于区域间运费时,套利窗口才会再度关闭。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