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信 >

大坪在哪里(重庆大坪历史文化)

大坪七牌坊社区志愿者与小孩及家长一起开展传承孝文化活动。

在一个城市住了多年,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并不了解,恐怕难有归属感。比如,大坪为何叫大坪,七牌坊社区又因何得名?清朝时期,大坪一带是重庆到成都的驿道,当年被称为“东大路”,是出通远门后经两路口至成都的首个驿站所在地,官员送行都在这里,这条路上石牌坊和石碑林立,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城市改造后,石碑迁址,来了新市民。如何延续城市文脉,留住这段城市记忆?目前,七牌坊社区党委正开展“寻根七牌坊 传承孝文化”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当地原住民和新市民留住文化基因。

5次小组活动

13岁女孩学会感恩父母

传播孝文化,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方式还是体验。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8月18日,七牌坊社区会议室里,10多位小朋友集中展示了他们的书法成果。这是笔墨幽香书孝道——社区儿童孝文化教育小组的最后一次活动。

小组活动共5次,每次约90分钟,活动主要通过普及社区历史和孝文化、观看孝文化视频,学习书法,向父母、社区长者敬茶等,让孩子们感受孝文化。

参加过5次小组活动后,13岁的许倩怡有了新变化。现在,她学会了炒土豆丝、回锅肉,会帮父母料理家务。她说:“爸爸妈妈工作辛苦,假期时间多,我希望帮他们分担一些。”

许倩怡一家在七牌坊社区住了10多年。以前,她对“七牌坊”只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她说,自己常常路过七牌坊公交站,只知道对面有碑林,现在她知道了社区曾经有7个牌坊,还了解了关于忠孝的故事。

该项目专职社工王前说,通过5次活动,孩子们普遍对社区的历史文化和孝道有了基本认知,最直接的表现是“懂得了感恩父母”。

围绕社工项目,今年暑期以来,七牌坊社区党委、团委、妇联均开展了针对不同群体的小组活动,居民400多人次参与。[!--empirenews.page--]

党员“金点子”

传承孝道文化是大方向

社会工作需要志愿者,党员志愿者更是重要基础。

七牌坊社区党委副书记胡亚平介绍,社区有个“五色花”志愿服务队,其中包括党员志愿者149名,他们划分成不同的年龄层次,为辖区老人、残疾人、少年儿童等提供不同的志愿服务。

今年,“寻根七牌坊 传承孝文化”社工项目启动后,年近70岁的老党员杨彤就为项目提供了“金点子”。退休前,杨彤是大坪历史文化研究专员,曾负责当地的修志工作。

大坪和七牌坊因何得名?在街道、社区的历史分享会上,杨彤多次作出了解释:以前大坪很大,并不仅限于现在的范围,从西南方向万象城的位置到东北方向的鹅岭,从西面的歇台子到东边的菜袁路,都属于大坪。它占地很广,地形平坦,所以说“又大又平(坪)”,这就是大坪得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七牌坊因何得名?清朝《巴县志》记载这里共有牌坊39座,碑刻180余块,由于年久损坏,到1935年仅余牌坊7座、碑刻60余块。抗战时期,大量外地灾民逃亡至此,在牌坊和碑刻两侧搭棚建房居住而形成聚居地,依牌坊数量为名,称此地为七牌坊。

把延续城市文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社工项目,早在项目立项之初,社区党委就找到杨彤请教。“孝道文化传承是个大方向。”杨彤说,这个项目很有意义,能让更多的居民知晓社区的历史。

配备专职社工

为社会工作打好人才基础

因各种原因,七牌坊的牌坊全部被拆除,但牌坊的故事流传下来。比如,陶氏百岁坊是陶姓人家家中老人满一百周岁时所立。

杨彤介绍,清朝时大坪有个姓陶的人家,妻子17岁时丈夫因病去世,留下腹中一胎儿。陶氏做洗衣之类的苦工,将儿子拉扯大,后来儿子考上科举。儿子当官后,在母亲满100周岁时,向朝廷请愿,为母亲立一座百岁牌坊。陶家自己花钱,从南川买回岩石修成一座三重牌坊。

当前,七牌坊社区的社工项目主要开展以孝道、感恩、环保为主题的活动。比如寻找社区孝道故事,开展家庭个案服务,提倡低碳生活等。

大坪街道社建科科长肖霞介绍,项目挖掘社区文化,把孝文化融入社会工作中,是渝中区的品牌项目。目前,街道在全区率先为每个社区配备了2名专职社工,并且所有社工都取得了社工工作者资格证书,为社会工作打下了人才基础。

肖霞说,七牌坊社区的新办公楼正在装修,将七牌坊社区作为全区社会工作阵地建设示范社区打造,争取建成全市社会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一个样板。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翔 摄影 李斌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