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古代唯美灯谜(古代唯美灯谜短句)

最近很多人在问“发展兴盛打一成语疯狂(成语兴旺盛什么)”,今天小编就发展兴盛打一成语疯狂(成语兴旺盛什么)这个问题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发展兴盛打一成语疯狂(成语兴旺盛什么)

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由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大约东汉年间传入中国,汉明帝时期,迦叶摩腾、竺法兰等高僧在洛阳建立第一座官办寺庙——白马寺,《鹿鼎记》中有名的《四十二章经》就在此寺完成传译。

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从杜牧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寺庙何其之多。在梁武帝时期,南朝佛教发展到最鼎峰,仅南京城就有佛寺五百多,但也经历了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三次灭佛运动。作为一个外来宗教,想要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就可以生存下去的,必然要本土化,要适应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因此,佛教在中国出现了汉传八宗,其中禅宗是中国汉传佛教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发展最成熟的一个宗派。

任何一个宗派都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但可以通过三个成语来简单了解禅宗的发展历程。第一个是“拈花一笑”,佛祖释迦牟尼在一次灵山法会上开坛讲法,随手拿起一枝花给众人看,这就是“拈花示众”。座下弟子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有摩诃迦叶笑了。(《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卷一: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于是佛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于是就传下了“禅宗”法统,摩诃迦叶则是西土禅宗第一祖。佛祖指定的副手阿难陀则是第二祖,一直传到第二十八代,一个大家熟悉的人物登场了,他就是菩提达摩,中土禅宗的初祖,也是无数人向往称赞的少林武术的创始人。据说他也是一位王子,从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一路北上,来到了金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跟崇拜佛教的梁武帝说禅,梁武帝虽然信佛,但他没有慧根,既然谈不来,达摩就走了。走到长江边,没有船过河怎么办?这点小问题自然难不倒功夫祖师爷,他摘下一根芦苇,往水里一扔,踏在芦苇上过江了。这是第二个成语“一苇渡江”。

过了长江之后,来到嵩山少林寺,找了一个山洞,在里面坐了九年,悟出了中土禅宗的佛法和少林功夫,这就是第三个成语“面壁九年”,通常用来比喻在学习上下的功夫极深。

从菩提达摩往下传,出现了有名的禅宗六祖,二祖是很有文化修养的慧可,三祖僧璨,在黄梅双峰山建立了道场的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一直到很有名的六祖慧能。前面说到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传法方式是怎么传下去的呢?没有一点凭证怎么说得清呢?其实也是有凭证的,一件木绵袈裟,一个化缘用的钵盂,这就是第四个成语“衣钵传人”的由来,泛指一般师徒间学艺上的继承。

在五祖弘忍找“衣钵传人”的时候出现一点小插曲,因此流传下来两则有名的示法偈,一个是大弟子神秀所写:“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另一个是慧能所写:“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觉得慧能悟透了,于是把信物传给了慧能。慧能不负众望,把禅宗在中华大地发扬光大,留下了有名的《六祖坛经》,这就是中土禅宗的由来。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特别关注